12月11日,第一届全国民办高校学报研究会第五次工作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会议围绕“学报如何服务民办高校发展”的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宣布了新一届常务理事单位名单及四次“双优”评比活动表彰名单。我校主办的《安徽三联学院学术研究》荣获优秀学报二等奖。
目前,全国民办高校学报研究会会员已从最初的16家发展到68家,分布于全国 20个省(市、自治区),并持续增加。全国民办高校学报已有近 200家,但拥有公开刊号的仅有4家,民办高校学报这种“一少两多”(公开出版少、内部准印多、自行印行多)的状态一直未改变,这既不利于政府的监管,也不利于学报质量的提高,而且不同程度影响着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但是,民办高校和学报编辑部一直在学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上下功夫,并积极创造条件谋生存、千方百计求发展,或依托学科优势、区域特色创设特色栏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教育部社科司出版处处长田敬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原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原主编潘国琪和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原理事长、《北京大学学报》原主编龙协涛等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会议主题做了深度解读。
田敬诚指出,对于民办高校学报而言,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发挥功能:一是营造舆论,为民办高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二是研究问题,请一些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民办高校面临的诸多问题;三是树立典型,形成冲击力,助推民办高校发展。
潘国琪认为,学报有“反映学校教学科研成果、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传播及培养学术新人”四大本体功能。要发挥这四大功能,需要分别处理好四个关系,即“主动与被动”“特色与质量”“交流传播与社会影响力”“培养学术新人与学术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他认为多数民办高校学报没有正式刊号时也仍旧可以有所作为:一是坚守阵地,把内刊当成公开刊物办,坚定不移地以导向为立刊之魂,以质量为强刊之本,以特色为兴刊之路,精心研究发展谋略,充分发挥各自刊物的优势与功能,不断扩大影响力;二是要以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丝不苟地加工每一篇文章,确保内容质量上乘,编校质量精良;三是要以使尽洪荒之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地把刊物做好、做大、做强。
龙协涛认为,国内外78%的科研成果首先是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可见其影响力之大。他认为编辑是书香社会的播种者、催生者,是文字工匠和文化工匠,要精雕细琢地编好每篇文章、精耕细作地做好每个栏目,办好整本刊物,并就如何获得公开刊号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联合办刊、走专业专题研究之路和办集刊等。
教育部社科司出版处处长田敬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原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原主编潘国琪和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原理事长、《北京大学学报》原主编龙协涛等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会议主题做了深度解读。
田敬诚指出,对于民办高校学报而言,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发挥功能:一是营造舆论,为民办高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二是研究问题,请一些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民办高校面临的诸多问题;三是树立典型,形成冲击力,助推民办高校发展。
潘国琪认为,学报有“反映学校教学科研成果、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传播及培养学术新人”四大本体功能。要发挥这四大功能,需要分别处理好四个关系,即“主动与被动”“特色与质量”“交流传播与社会影响力”“培养学术新人与学术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他认为多数民办高校学报没有正式刊号时也仍旧可以有所作为:一是坚守阵地,把内刊当成公开刊物办,坚定不移地以导向为立刊之魂,以质量为强刊之本,以特色为兴刊之路,精心研究发展谋略,充分发挥各自刊物的优势与功能,不断扩大影响力;二是要以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丝不苟地加工每一篇文章,确保内容质量上乘,编校质量精良;三是要以使尽洪荒之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地把刊物做好、做大、做强。
龙协涛认为,国内外78%的科研成果首先是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可见其影响力之大。他认为编辑是书香社会的播种者、催生者,是文字工匠和文化工匠,要精雕细琢地编好每篇文章、精耕细作地做好每个栏目,办好整本刊物,并就如何获得公开刊号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联合办刊、走专业专题研究之路和办集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