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
(安徽三联学院英语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释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在任务型教学法的指导下,如何在阅读课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能够确立学生在阅读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所有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阅读教学;任务型教学法
一、大学生英语阅读的现状分析
阅读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提高听、说、写、译能力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加速转型的新形势下,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成为我国新时期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拓展国际市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已经或正在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企业不仅要求实用型人才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而且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这对应用型高校的学生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学生们通过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都已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阅读能力。但就阅读而言,在中学学习中它可能只是英语课本中综合知识的一部分,而在高校专业学习中我们把阅读当成一门课程来学习,有着这门课程独特的方法和技巧。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弱,很多同学感到阅读文章中词汇量太大,文章过难,甚至出现完全看不懂的情况,从而对自己产生怀疑和畏难心理,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阅读作为一种技能也要受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影响。内在主观因素是学生的词语接受能力,兴趣和学习动力。客观因素包括学生的身体状况,智力水平等,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还会受到教育环境,家庭背景等外部条件的制约。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试图了解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希望有针对性地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既能认识到阅读学习的艰巨性和渐进性,也能让学生充分了解阅读的特点和基本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阅读兴趣。
二.调查设计
(一)参与者
此调查我们选取了安徽三联学院英语本科二年级学生93位同学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他们经过了大学一年的专业阅读课程学习,对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他们的英语阅读成绩及阅读兴趣都存在差异性,使得调查结果更具有客观性。
(二) 试验方法
设计一份问卷调查让这93位学生填写,参与者被告知这次调查的目的是找出他们在英语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以他们不需要写名字,诚实答题即可。然后我们则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归纳学生英语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并分析解决。
(三) 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这份表中,总共有30个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基本从三个方面反映学生的英语阅读现状。一类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信心等非语言,非智力因素。第二类针对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本身(如词汇障碍、句法障碍、语意障碍等)等因素。第三类针对学生对阅读理解技巧和策略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三、调查发现
(一)缺少阅读英文的兴趣
在第一项调查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问卷中,有75%的参与者的英语阅读目的是为了通过各类英语考试,没有阅读的主动性和兴趣,更谈不上享受英语阅读。课外阅读的时间67%选择在一周两到三次 ,总计 1-2小时,阅读时间偏少,在 比较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材料上,88%的参与者选择了幽默、动漫、童话、故事等浅显的英文材料,只有25%的参与者选择了非常喜欢和喜欢英语阅读。由此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缺少英文阅读兴趣。主要有两个原因:1)从初中到高中的英语课,教师上课主要侧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考试技巧的传授,忽视语篇教学,也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2)有的英语专业阅读课老师还是采用语法翻译法,造成学生阅读课学习的依赖性和听讲试上课,上阅读课也不愿意积极主动思考,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缺少英语阅读技巧的学习和运用
在第二项英语阅读策略的调查中,大部分同学没有基本阅读技巧的意识,如预读、略读、寻读、找准中心议题、抓住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 、 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等。阅读是一种思维活动,而理解能力是英语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有些学生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以及缺乏大量阅读实践和阅读技能,导致阅读成绩不理想。英语阅读既是掌握语言技能的一个重要基础,又是英语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阅读技巧的训练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教师授课往往以讲解语法和词汇意义为主,缺乏对阅读技巧的系统讲解和科学训练。这种方法很难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强调英语教学中的阅读训练十分必要。
(三)缺少理解复杂语法现象的能力
在第三项阅读障碍的问卷中,对词汇、句法、语言以及所阅读的文体和题材这方面所存在的障碍,学生自身也往往容易觉察到问题之所在。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61%的学生因词汇障碍而心烦,失去阅读的信心和兴趣。主要成因是大学生中仍有相当多的人不能熟练运用生词策略。70%的参与者认为遇长句时往往搞不清句子结构,很难理解句意,在阅读中常常为几个难句所羁绊,而不能使阅读继续,这既降低了阅读速度,又减弱了阅读兴趣。原因还是在于在语法教学中,教师没有经常让学生训练句式拆解,抓住主干,理解全句 。在教学中,教师不注重篇章。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因此常导致学生缺乏对整体篇章的综合理解。
(四) 缺少英语背景文化知识的导入
在回答“你觉得母语及其它课外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有何影响?”时,82%的学生都认为有影响,且影响很大。在遇到涉及到文化背景的内容时,理解起来相当困难。文化背景知识不仅能促进学生的阅读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消化吸收和储存。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潜质和知识能力,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也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诸如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只就课本语言知识进行讲解,忽视对文化背景的讲解,而一门语言的文化内涵恰恰包含在语言本身之中,对文化背景一无所知就无法对阅读材料的内涵理解到位,也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五)缺少良好的阅读心理和信心
由于存在着以上的阅读障碍,在最后一项阅读现状中,69%的参与者对自己的阅读理解的成绩是不满意的。认为自己阅读效率在65%-85% 的参与者占到一大半,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方法跟阅读效果不好。这就导致他们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缺乏自信,缺少良好的阅读心理。60%的参与者害怕阅读自己不熟悉的文学题材,特别是新闻类 、科普文、议论文类型的文章,有畏难情绪而不愿意继续读下去,尤其在考试中,只能囫囵吞枣地草草读完。很多心理学家认为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是阅读者大脑和阅读材料相互交换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心理,他们就会产生焦虑、害怕、紧张等不良情绪,所有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如果这种糟糕的心理持续很长时间,就一定会阻碍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四.提高阅读能力的理论基础及对策
(一)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法是产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种教学流派,它强调完成任务的过程,即通过一个任务的设定使教学双方都明确自己要解决的目标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掌握到了语言知识和技能并能加以应用,同时也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Jane Willis认为,任务型学习活动强调的是学习语言中“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原则,这就要求学习者为完成一个任务而在活动中以交流为目的、真实地使用语言。而这种活动需要学生参与到听、说、读、写等技能活动中,所以它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任务型教学以“意义”为中心,以任务为主要手段,强调在社会互动与合作中进行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习者要在做中学。
(二) 培养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摆脱英语阅读的厌倦,畏惧的心态。可以让学生设定每一个阅读阶段的具体目标,阅读材料的选择应注重文化性和趣味性,或者选定一些难度分级的阅读材料,设定一些难度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阅读任务,逐渐增加他们的阅读信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外的自主阅读也非常重要。教师可鼓励学生阅读英文报刊和小说,可以把感想,好的句子写入读书笔记,每隔一段时间带学生诵读一些好句子,让学生体会语言之美,通过积累扩充知识,培养兴趣。
(三) 培养有效的阅读策略技巧
阅读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根据阅读的目的有意识地应用阅读策略。教师在课堂上要讲授这些技巧:如用略读法快速找出文章的主题大意和主题句;用寻读法快速查找细节而无需通读全文;而对与和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句要认真研读,找出潜在含义,并能够推论、总结;以及利用词根词缀和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以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猜词技巧及其训练策略为例,老师先阐述清楚具体猜词技巧,如利用句子结构猜测词义、利用上下文线索或暗示猜测词义、运用基本构词法猜测词义、经过因果关系猜词、经过定义或释义关系来揣测词义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就新课文中的生词用上述方法猜出词义,布置给每小组任务,看哪一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既定任务。在课外阅读中,更应该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技巧有效阅读,比如可以设定某一项技巧专项练习,布置任务给每一个小组,让他们找阅读材料,进行比赛,强化阅读技巧意识,提升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也很重要。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阅读习惯,如阅读时爱出声、用笔和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助读、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单词、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通过限时训练、改正不良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阅读、查阅资料,利用已学知识对某个阅读策略讨论、辩论、演讲等途径提高英语阅读技巧的应用能力。
(四) 加强语法基础和语篇理解
足够的语言知识是形成一定语言能力的基础,由于民办高校学生底子薄,教师应当先帮助学生打牢词汇和语法基础,教授学生通过构词、联想等方法记忆单词,减少词汇给阅读带来的障碍。在课文讲授上,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具体难句,总结出句型结构难点,化难为易,有的放矢。如注意复合句中,定语从句隔开了主句的主语和谓语;插入成分隔开了句子的正常排序;强调句型的正确判断等,要避免单纯的语法讲解,因为脱离开文章,只注重单纯的语法条目的讲解只会事倍功半。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强调语言的同时,还要注意阐明篇章结构,点出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教会学生识别主题句,把握重点,进行语篇分析。可以根据不同的题材布置相应的任务,比如对于记叙文、描写文的分析,要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人名、地名和时间顺序,然后找出与它们相关的信息,按照文章中的呈现顺序进行分析。对于科普文章,引导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注意长句、难句以及文章的段落结构。对于论说文或议论文,要求学生分清文章的主要论点和次要论点,找出论据,研究论证,按照论点、论据和论证的递进层次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把阅读课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进行欣赏与评价。这些语篇分析都离不开教师精心设计的阅读任务。
(五) 加强文化背景的渗透
语言生来就与特定文化紧密相连。很多语言学家对语言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一定的语言实际上是一定文化的载体,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负荷传递着无限的文化信息,文化对语言的这种影响无处不在。所以说,学习一种语言就要了解这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抛开英美文化而去孤立地学习英语语言,不了解英语语言中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这样是永远也不会真正掌握英语的。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讲授词汇理解的文化影响、英语习语的文化影响和宗教习俗的文化影响等。
在上典型文化现象的新课之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查阅收集有关文化主题的内容,并在课堂上展示。小组展示流程:设定主题一自由选题一搜集加工材料一交换修改一课堂小组展示一反馈评价一回访、写教学日志。下面以泛读教程第一册Unit 11(英语泛读教程1,刘乃银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All American Slurp一文为例来展示一下小组展示对学生文化学习的具体过程。这一单元涉及到英美国家餐桌礼仪的文化知识。根据小组的兴趣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然后向学生详细说明展示指南。各小组成员按照自己小组所选的题目及提供给他们的关键词,如table manners,bouque等利用网络和图书、杂志分头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增加了阅读量,丰富了他们的相关知识和词汇,同时激发了他们学好英语的兴趣和信心。然后小组各成员聚到一起,针对初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整合。在每单元结束的最后一堂课上,小组成员把共同努力的成果演示给大家,并轮流做相应的英语口头报告。在展示过程中,小组会采取多种的交流手段,与其他同学形成互动。比如,在展示西餐礼仪时,小组成员会要求班里的同学讨论座位安排问题,大家兴致很高,然后负责这一方面的成员最后给出常规坐法,并辅以图片进行说明,西餐餐具的摆放也是个令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大家七嘴八舌议论不断,加深了印象,增添了乐趣。报告完毕后,老师会协同同学们来对该组进行评价和建议。
五、结语
通过对本校英语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的形式,我们发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及阅读能力的提高,作为阅读课教师应该针对实际情况逐一在教学中予以修正。任务型教学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前花大量世间和精力设计任务,而且要在课堂中善于发现为题并及时协调。教师要转变角色,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活动的引导者和鼓励者并对学生的活动准备过程和实施过程进行指导。我们将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水平,力争探索出一条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实现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