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国利
(安徽三联学院思政部,合肥 230601)
摘要:党的十八大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正在不断加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各大高校,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被提上重要日程。为了加强教学效果,这一工作的开展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工作。笔者根据长期讲 授“基础”课的体会认为,只有紧紧抓住“教材”的主要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个别提问、播放录音录像、当堂作业以及自主实践等多种方法,生动、活泼、直观地讲解学生关心的问题、理论热点问题,才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本文从以下几点对“基础”课的改革工作展开讨论。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方法论;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这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教材,2013年的再次修订,将前一次修订两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特别是将具有重大意义的党的十八大精神写进了教材,使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理论教育时倍感亲切,它更加贴近现实,更有说服力了。理论的大厦就在面前,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如何进行讲授。
一、“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面对这本“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教材,作为授课老师深感责任重大。当今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的一代,他们充满了活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愿意而且勇于去接受新事物。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大量的信息涌现,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接受大量的信息。然而这些信息却良莠不齐,“基础”的安排往往又在大一新生刚入学的第一学期,这个阶段的绝大多数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完全确立,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传统的“基础课”教学模式又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基础”课入心入脑,起到教育应有的作用?是摆在所有思政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认识到,应该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结合社会理论热点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认真想、通俗讲,这样才能够让当代大学生愿意真心接受。
二、“基础”课教学改革方法探讨
要想有效探讨“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方法,就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纯灌输方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设计学习环境,利用改革中教学资源,采用合作、讨论、情境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其教学目标主张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教学内容强调实践导向;教学方法强调双向沟通;教学效果集中体现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上”[1]。本着以上这些观点,笔者尝试了以下这些方法:
(一)采用个别提问方法,深入理解常识问题
个别提问是教育的一种普遍常用方法。因为它对加深某些问题的理解,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中小学教育普遍使用,当然大学教育也可使用。但不同的是,中小学的提问回答是“知其然”,而大学则要回答“知其所以然”。本着提问的目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常识问题及现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发问题目。有的当堂出题及时回答,有的则留作课外思考。
例如,“绪论”的第一节说,同学们告别了中学时代,迈进了大学的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我们就发问:同学们进入了大学,那么你知道世界上第一所公办(国办)大学什么时候、在哪里创办的?当时的老师叫什么?学生叫什么?停顿后叫几个同学回答。同学回答后我再介绍。简单介绍后还要求同学们思考: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是名符其实的四大文明古国。这就不仅使同学们知道了大学的真正来源,而且还增强了爱国主义的情怀。再如,讲爱国主义的内容时,我们强调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现在我们要继承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这里我就发问: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又叫“龙的传人”?“民族”、“中华民族”又是谁发明的呢?“中国”这两个字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呢?等等,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学生的不准确回答,老师的简单介绍,使学生更加明确了我们的祖国确实历史悠久,而且对人类的贡献十分巨大。还有,在讲述“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时,我们想了解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如何,提出两个问题:(1)你正在走路,有人抢了你的包就跑,你的第一个反应动作是什么?(2)晚上九点钟,你正在教室自习,有人告诉你说,校足球场有人叫你去,你去还是不去?为什么去为什么不去?去怎么去?学生一阵议论后,请同学回答。学生的回答基本上都是不全面的,我们就以此告诉同学们相关法律知识,使他们知道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是多么的重要。
这些提问看来是常识问题,但要真正理解和掌握,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常识问题也不简单。在这里我们想告诉同学们,留心处处有学问,学海无涯是真理。
(二)采用播放录像方法,直观理论来源实践
现在的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绝大多数学校都有一定量的多媒体教室,给老师的上课增加了一种新形式。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有关录像片,既活跃了教学氛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很直观、形象,学生很欢迎。
在讲授“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时,我们先播放了五分钟的“马克思青年时期”录像片,接着讲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的简单情况。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大理论成果,我们不仅选择播放了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讲话,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有关简短讲话,还播放了习近平在十八大闭幕式后接见中外记者的讲话。同学们观看后都说“以前只知道这些领袖的名字和贡献,没有这么集中的看到他们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声音,感到十分亲切”。在讲解“立志当高远”时,我们播放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录像片,介绍老一代知识分子在青年时期就立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告诉同学们,你们现在是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坚定立场的关键阶段。在讲解“道德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时,每次我们都选择几个好人好事的新闻片播放给同学们看。2007年我国开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我们都选择播放。本学期我们播放第四届道德模范表彰大会的剪辑,让同学们看到我们身边的、最亲近的五类好人好事。“一个道德模范,就是社会上竖起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就是在群众中提倡的一种导向、一种追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让这些真实的、鲜活而生动的例子,触动学生的灵魂,引起他们的反思:我们该怎么样做?
理论课播放录音录像进行教学,无疑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方法,它对解释理论来源、佐证理论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应该大力普及和推广。这里的关键是,老师上课前一定要选择好播放的内容和时间的长度。一般来说,播放的内容不仅要紧扣课程内容,而且一定要新颖,无论是色彩还是音质,老师都要先听先看,确保播放质量。同时,观看录像后,还要求学生写观后感,以此加深印象。
(三)采用当堂作业方法,了解理论认识水平
做作业,是了解学生理解、消化、掌握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法。当堂作业是根据大学特点,特别是绝大多数学校基础课上大课的特点而设计的。这样不仅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且还比较客观地知道了学生的出勤率。因为,当堂作业通常安排在下课前半小时内,当堂做当堂交,这对老师来说,不用逐个点名就知道了学生的到课情况,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为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们在讲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时,就布置当堂作业:你怎样理解态度决定一切?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现在人们也常说为人民服务。为了加深对“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的理解,我们用前人说过的四句经典的话要学生作答: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学生们一边思索一边作答,课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还在议论。在介绍“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时,我们想了解同学们的网络生活,提出“谈谈你的上网经历及对网络的认识”要同学作答。通过批改作业,知道了同学们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介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提出要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流、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还介绍了网迷、网痴、精神病等相关的问题给同学们思考。
这些作业题目,有的很简单,有的又很新颖,但都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所以同学们作答时都很认真,没有抄袭行为,有的还很有思想火花。课后教师都逐一认真批改,然后在课堂上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表彰写的好的同学,而且都十分具体,虽然不提同学的名字,但是学生都心中有数,会默默思考。
(四) 采用自主实践方法,提高适应社会能力
自主实践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学生个性才能的展示。让他们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既可以表现自己的演讲口才,也可以赋诗吟唱,还可以当场作画、舞蹈等。这就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既要准备好展示内容,又要练习一定的肢体动作,这些我们都事先提出具体要求,有时还事先抽看同学的展示内容稿。因此,在同学都有一定准备的基础上,请同学逐一在班上展示。一般一学期安排一次,分四、五批展示,一人一次,五分钟左右,很受学生欢迎。
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当时的实际,先后安排了你的理想信念是什么?怎样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对照“八荣八耻”的要求,你在哪一方面比较欠缺?准备怎么加强?为什么诚信道德对大学生尤其重要等等。本学期就安排“什么是中国梦、我的梦”,你怎样为实现中国梦、我的梦而努力?
同学们的才能展示都很认真,都准备了详细的展示内容,在展示中都十分积极,课堂纪律比教师有时上课都好。学生滔滔不绝的演讲,声情并茂的朗诵,清纯羞涩的歌唱,干练有力的表演,引起一阵阵的笑声和掌声,一改中学时代沉闷不语的氛围,呈现着青春气息。因为他们看到在现代社会中,人才必须有口才和特长,口才和特长必须通过学习、锻炼才能获得。他们开始懂得要抓住在学校的大好机会,加紧锻炼自己。因此,同学们通过才能展示的准备和自己的表现,特别是近距离的看到其他同学的表现才能,相互比较,都会感到自己在语言的表达、肢体的动作等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为以后的才能展示在心理上做了默默准备,当然,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所希望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主要采用这几种教学方式,同时还特别注意结合本地情况,将本地有趣的历史故事、名人名言和现实发生的真人真事,采用提问和介绍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加同学们的乡土意识。同时,我们还在有关章节采用要同学唱歌,如“大中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为了谁”、“国家”等,在黑板上学写古代文字、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等方式,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培养综合能力。
当然,在以上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过程中,作为教育主体的老师必须要做到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引导和总结。因为“教育说到底是一种彻底人性化的事业,离开了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人,教育就什么都不是”[2],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三、小结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的使用,我们深深感到,“基础”课虽然是一门政治理论教育课,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许多人(当然包括大学生)认为,理论一套,十分枯燥,讲得再好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多大重视,其实不然。我们认为,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还是能够减少以至消除所谓学生“酱油党”的。因为,这些教学方法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化、随时出题的,学生不清楚,并明确要求学生必须人人参与,参与的程度是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因此,学生不知老师何时采取哪种方法,因而课内课外绝大多数同学都有一定的思考,不能“打酱油”,也不敢“打酱油”。而且,学生还通过这些不断变化的新颖的教学形式、各种习题的问答、老师的生动介绍,正在一点一滴地“装满油”。所以,我们认为只要教师教学得法,思想政治教育是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的。
参考文献
[1] 李淑兰,兰红,杨书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教学团队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41-43.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