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安徽三联高教》编辑部

  • 创刊时间2013年 按季出版
  • 主       管安徽省教育厅
  • 主       办安徽三联学院
  • 编辑出版安徽三联高教编辑部
  • 主       编金会庆
  •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合安路47号
  • 邮       编230601
  • 电       话0551-63826378
  • 准印证号皖L00-136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三联学报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构建

2014-10-29   来源:安徽三联学院   点击:5303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构建

黄开亮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州 438000)

 

摘 要: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还应该具备健康的人格,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将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学校以及家长们的关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有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一旦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不到位,将导致出现问题,危害到大学生们的发展。因此,应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其干预体系的构建,以真正做到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构建干预体系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是国家花费多年人力物力财力培养的人才资源,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发达、民主和富强。大学生本应该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但是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趋于严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我国的在校大学生中有20%——30%的学生具有心理障碍倾向,并且有大约10%的学生具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更有甚者,还有1%左右的学生是严重的心理异常。除此之外,我国的大学生有50%都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当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出现时,就非常容易出现极端的行为,比如大学生自杀或是残害动物等行为。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队伍的整体质量。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不仅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还应该具备健康的人格,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将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采取有效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当我们能够做到有效地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并且能够进行有效干预时,将对于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好处,有利于其今后的发展,同时对于我国的进步也具有有利的影响。本文针对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和构建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有实际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概述

  心理危机,即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其自身已有的经验与能力不能够解决问题时,产生心理困扰的暂时心理失衡。那么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对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失衡状态进行事后的心理干预,引导当事人合理处理事件,从而度过困难期,减轻挫折对其心理的影响。那么对心理危机的预防就要从危机发生前、中、后分别分析并且进行处理。

  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主要有两种评估模式,其一为建立起生理、心理和社会指标进行预警。其二为建立起动态的心理危机数据库进行预警。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也有两种模式,其一为自我干预模式,是大学生通过强大自己的内心,进行的最有效的干预方式。其二为同辈干预模式,是通过同伴之间的支持和帮助进行的干预方式。其三为加强危机的后干预,是对于一些曾经出现过心理危机的学生以及其周围人群进行的干预方式。目前而言,我国能够真正做到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学校非常少。所以必须加大相关力度[1]。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原因

  (一)自身原因

  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认同危机,就是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在与别人的正常竞争中,很容易出现挫折感,自尊心受到打击。身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往往有较强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性,容易出现自私自利的性格,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在面对社会上的打击时,他们的心理表现为十分脆弱,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使他们出现心理问题。

  (二)家庭原因

  受到传统家庭文化的影响,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普遍只关注学生的智力发育,对孩子的心理、品德教育不大关注,学生难以全面发展,特别是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长的溺爱,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低,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一旦学生变故就会引起重大的心理危机。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认知观念、行为习惯对孩子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环境不好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学校原因

  我国大部分的高校还是把教育教学放在工作的首位,由于大学生数量的增加,高校普遍认为,要想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更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高校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知识考核中,都增加了难度。大学生都是从压抑的高中过来的,在刚刚步入大学时,他们普遍感觉身心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有所下降,并没有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之中,这时,面对考试与就业,学生就会感到很大的压力,出现强迫、焦虑的心态[2]。

  (四)社会原因

  大学生基本已经步入成年期,开始关注社会,关注周围人的看法,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社会上流传着读书无用的说法,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打击,特别对一些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近些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就业压力面前,学生的心理往往会承担着很大的压力,据调查,就业压力在大学生心理压力中占最主要的位置,说明大多数大学生更关心自己的前途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目标和原则

  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促进大学生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明确了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目标之后,才可以确立构建原则,制定干预方案。在面对心理危机事件时,高校首先要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这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也是干预心理危机问题应该遵循的第一原则。学校发生心理危机事件,无论是对学校、家庭,还是对学生本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因此一定要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思想。其次,心理危机的干预一定要及时,只有及时干预,才有可能把问题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在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学校各个部门都应该相互配合,主动开展干预工作,使干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3]。

  (二)创新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方法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取个别危机干预和团体危机干预相结合的方式,并创新使用电话危机干预和网络心理干预,多种干预形式有效结合,会形成强大有力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个别危机干预,就是干预者与当事人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这种干预方式适合比较严重的,或当事人提出保密要求的心理危机问题,干预者要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取得当事人充分的信任,在干预过程中做好倾听、松弛训练等一系列工作,这种方式比较有针对性,也有利于保护当事人隐私。比如,一个学生性格孤僻,不与他人交流,每天独自一人。这样的学生就具有心理危机,他一定具有不和别人交流的理由,或是自卑,或是不善表达。这样时间久了,将会导致其心理异常压抑,非常容易造成极端的行为。此时就非常适合个别危机干预,由老师进行心理疏导,倾听学生的心事,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隐私。

  团体干预就是把具有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聚成一个小组,进行同时干预,小组成员相互监督,反思自己,比较适合有过重大突发事件的人群。这样的干预方式较为少见,因为具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往往是比较自卑的,不喜欢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心理问题。但是这种方式却有可能比个别危机干预还要有效,当一群具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可以敞开心扉交流时,对其进行的心理疏导才是最具有冲击性的,也可能是最有效的[4]。

  电话危机干预是通过电话服务的方式进行危机干预,是最省力、最常用的干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方面、及时。网络已经走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与电话干预相比,网络干预的安全度和自由度更高,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当具有心理危机的学生不想面对面地交流时,电话危机干预和网络危机干预将是最好的选择,当其面对他人不愿说出自己的心事时,也许不用面对面的方式更容易被人接受,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三)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组织体系

  上文已经讲到,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学校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与学生个人的原因,从问题产生的原因出发,我们可以建立组织体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全方位的干预。社会层面,可以建立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机构,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预防教育,长期做有关心理危机问题的宣传教育,使学生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国家和政府可以加强对心理危机方面理论性的研究;学校方面,学校应该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监测、预防、干预机构,并形成运行机制,组织全校的师生、员工参与到心理危机的监测中来,如果发现心理危机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在校内建立工作网,学校的校医院、保卫处、学生处都应该成立专门系统,加强系统之间的联合;家庭方面,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孩子面临挫折时要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特别是有自杀史和精神病史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应该特别关注;学生层面,学生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养成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黑龙江省已有42所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38所高校的20余万大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一些曾处于心理危机边缘的学生重新走上健康成长道路[5]。 

  (四)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作用

  大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基础课,是每一所大学都必须开展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近些年来,大学的思想政治课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普通高校的教学大纲已经明确要求,高校的德育工作把重视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和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积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的联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并适时的进行心理危机教育,实现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对大学生进行逆境教育,培养学生对逆境的适应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学生应该珍爱生命、勇敢面对挫折。

  四、总 结

  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已经普遍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构建完善的预防与干预体系才能取得成果。所以各高校的管理人员需要首先明确学生们出现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本校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然后制定相应的预警措施,以便及时判断学生们的问题所在。其次,平时的工作也要做好,加强对学生们的思想教育,注重其自身的干预和同辈的干预,建立起心理档案,力求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真正做到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清华.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27.

[2]吴春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28. 

[3]韩继超.杨红英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9.

[4]李雪娇.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策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14(1):15.

[5]张运红.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