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安徽三联高教》编辑部

  • 创刊时间2013年 按季出版
  • 主       管安徽省教育厅
  • 主       办安徽三联学院
  • 编辑出版安徽三联高教编辑部
  • 主       编金会庆
  •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合安路47号
  • 邮       编230601
  • 电       话0551-63826378
  • 准印证号皖L00-136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三联学报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会

2014-10-14   来源:安徽三联学院   点击:6029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会

余久久 

(安徽三联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合肥 230601)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思考了该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关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实践考核方面所反映出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体会,从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调整,以及建立并完善多元化的考核机制两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对保障课程实践教学管理环节方面也提出了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会

中图法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Thinking on《Software Engineering》Practical Teaching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mputer Science

Yu Jiujiu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hui SanLian University , Hefei 23060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mputer science software engineering courses, Thinking reflected in the course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link of the experiment, cours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experimental course, practice examination on the problems.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from the course of practice teaching link to adjust and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two aspect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given,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 of the guaranteeing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oftware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thinking

软件1 引言

软件软件工程是工科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大三或大四阶段教学计划中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指导软件开发与维护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了课后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针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将课程实践教学定位于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着眼工程应用的角度,使学生掌握软件规范化的最新开发流程或技术。结合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应既重视理论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要重视工程实践与技能应用能力。实践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结合现代软件开发的技术和方法,开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软件工具的使用、软件测试分析与管理手段等,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相关技术工作。实践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软件需求分析、概要和详细设计及软件测试与维护等内容,采用工程化的原则、开发方法与技术来实现中、小规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过程[2]。为培养出具有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软件工程管理能力、能够在软件领域中从事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具备作为软件工程师所需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提供方法上的指导[3]。由于软件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会涉及到众多其它领域的知识,如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因此课程的实践教学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软件2 实践教学中的几个突出性问题

鉴于课程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及培养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大多数教师往往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联系实际,较多采取案例教学方式,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一般。学生没有体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实际动手能力亦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作者基于近几年指导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经验,认为课程在教学中的几个突出性问题不容忽视。

软件2.1 课后实验环节受限

软件当前国内不少高校迫于教学资源限制,大都还是以服务于日常教学的普通计算机机房或专业实验室作为开展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场所,仅允许在正常上课时间内开放,课外通常不予安排实践活动时间[4]。或受限于一些公共资产管理等客观要素,通常采取对计算机与所安装的软硬件系统进行还原保护等一系列防范措施。导致教师实验课课前准备困难,实验课程开设困难,所以有些高校或者取消了课程的实验环节,只是把其当成纯理论课进行课堂讲授。所灌输的一些新型的软件开发技术、方法、以及所涉及到相关工具与平台的使用相对学生而言永远是抽象的知识,学生课后就忘了。加之大多数学生缺乏软件实际开发经验,所以接受知识只能“头脑想象”,不能“亲身实践”,而感到枯燥无味。即使开设实验课,大都也只能是让学生通过电脑阅读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文档资料,不能提高动手技能。这对于以开发或调试软件程序作为实验载体的软件工程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影响很大。

软件2.2 课程设计与实习实训的效果不明显

软件软件工程的课程设计环节一般是当该课程结束后,安排少量时间(通常一至两周),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术,实际开发(设计)系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由于课程设计基本上安排在课程结束,临近期末,大多数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复习备考,没有充裕的时间与精力完成课程设计环节。对于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环节,还需要学生2至3人分组以团队合作方式共同完成设计内容,并进行评价。其实课程设计环节反映的是对软件工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但是由于受到师资、场所、体制、以及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项目教学往往受到一些局限性困扰,导致课程设计环节开展效果并不明显。(有关项目教学的局限性可以参阅文献[4][5][6]等,在此不予赘述)

软件关于课程的实习实训,尽管国内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或合作企业),但是仍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进入对口企业参与相应时间的实习实训活动。加之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学习欲望不强,不愿真正参与实习实训中。所以实际的情况是,不少学生抱着应付的心态,只是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源(如程序、资料等),把临时拼凑成的课程设计或实习实训的成果交付指导老师,却无法体会真实软件项目运作流程,更不用说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谈判与沟通、创新与发展等多方面能力了。

软件2.3 实践考核方式及标准不合理

软件目前尽管很多教师已逐步意识到对软件工程课程采取以理论知识点记忆考核为主的传统开、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软件开发过程能力的培养存在弊端,大都转向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实践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在对每位学生或对学生进行分组完毕之后,教师布置好实践题目,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收集好每人或每个小组最终的项目成果即算考核通过;或者仅以类似“正确/错误”、“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单一作业成绩评定等级辅以学生的出勤率作为课程考核标准。甚至有些老师在考核中连要用到的实践操作规范与要求,各阶段文档模板等都未能做到统一与规范,更谈不上有效制定出规范的多元化的总体与阶段性过程考核标准。导致的结果是教师对学生或项目组在实践考核未采取任何具体的阶段性监控措施,再加上某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无论从专业理论基础、学习习惯、还是从对新知识的领悟能力都相对较差,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愿意真正参与实践过程中[4]。这也是当前对软件工程课程实践考核中所遇到的一个很大障碍,不能为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提供条件。

软件3 实践教学的思考

软件综上,对当前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突出性问题以及学生效果不甚理想的状况,作者进行了积极思考,并对今后的该课程实践教学方案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并积极尝试探索。

软件3.1 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整

软件目前,很多教师或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关于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案例)的选取要融入当前软件开发中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以致用”的能力,摒弃对不适用或已过时技术方法的讲解等[6]。问题是在时间与场所受限的客观环境下,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并保证实践教学的高效性。

软件基于近几年教学经验,作者建议尝试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部分调整。软件工程中的某些理论部分可以适当穿插在该软件工程的一些先行课(如计算机导论,某些高级程序语言设计类课程)中讲述。例如,在计算机导论中介绍一点关于现代软件开发思想的内容,高级程序语言设计中可以适当增设软件需求、软件设计或程序测试的内容,建立工程化软件开发理念,为今后学习软件工程奠定必要的基础。而实践教学环节应该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在大四阶段独立开设,或与毕业设计活动相结合,但是要有不少于6周的时间来保障。教师制定难度适中的题目,设置实践活动中各阶段的任务,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完成课程实践活动并提交相关成果。在此期间,对一些新型的软件开发技术、方法、工具的应用、先进管理手段等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在实践期间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介绍,或与学生以相互交流的形式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理论知识,不会感觉太枯燥,反而会增强学习兴趣。最后,要求每个小组自备电脑,这样避免了每次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学生要花费不少时间重新安装或部署相关的软硬件系统。各小组自行安排实践时间与场所(可以在教室或机房,甚至是相关企业)。教师定期检查每个小组的阶段性实践成果,作为毕业考核的依据。

软件3.2 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的考核机制

软件软件工程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实践环节考核为主,强调对学生实际项目运作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项目阶段性完成成果状况的检查,同时也要对项目实施各阶段中所涉及到的项目组成员对所用到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技术与相应软件工具的应用水平、思考与解决难题的能力,文档标准化程度、项目进度追踪、项目风险监控措施,沟通与合作能力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性评价。所以,采用现场演示,小组自查,组间答辩,问卷调查、集体讨论,教师抽查,专家评价等多种灵活而多变的考核形式不可或缺,同时聘请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加入专家组参与考核过程。本着全面与公平原则,如何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过程的考核体系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软件4 未来的展望

软件在前文所提出的实践教学相关思考的基础上,为避免实践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以下问题:例如:大四学期有些学生可能会离开学校去外地找工作,完成实践活动环节与管理环节易于脱节;教师难以跟踪具体项目实践进展;小组成员之间不能即时联系等。所以,需要借助或开发一个面向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的管理平台(系统)保障实践教学管理环节。在以项目分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该平台总体上至少需要实现出三个功能:选题、前期准备与项目管理。选题阶段,教师通过平台创建实践课题,发布相关的项目资料或文档模板等。学生可查看和选择任务,组建实践项目小组,推选组长并分配组员任务。前期准备阶段,教师向各小组下达具体的项目实践任务书,各小组接受任务并撰写项目计划通过平台提交给教师审阅,审阅通过后则进入项目开发阶段。项目管理方面,各小组按开发进度通过平台完成并提交项目开发各阶段的实施成果(编写的源程序、各阶段里程碑文档等)供教师对项目进度随时进行跟踪和监督,组织阶段性评审,提出指导意见。最后,平台最好要能提供包括学生留言和在线答疑功能,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得知学生在课程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加强对项目组管理的同时并且利用平台把解决方案及时予以反馈,有效保证实践教学活动中项目实施的进度。

软件5 结束语

软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软件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新形势下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项目开发及运作经验,使得该课程教学效果显著[6]。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能围绕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认识特点,结合实际环境,积极探索开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对于培养出新形势下合格的应用型软件技术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软件参考文献

软件[1]范会联,仲元昌. 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5(2): 147-148.

软件[2]李益民,解成俊,刘军 等. 应用型软件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1):109-111.

软件[3]蒋述东. 项目教学的特征及其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8(6):147-148.

软件[4]余久久,张林,张健.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几点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10.(2):42-44.

软件[5]柳翠寅,蒋斌,欧方平.软件工程专业实行“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施[J].煤炭技术,2012,31(3):246-248.

软件[6]余久久,张佑生,傅廷亮 等. 软件工程项目教学思考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上):238-239.